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中国电信产业日新月异,固定电话、移动电信及电脑网络不再是一种权力和地位的象征,而是作为一种便捷地获取信息的方式,走进了千家万户,人们在充分享受着先进的通信工具所带来的高质量信息服务的同时,不免普遍关注着电信资费的收取问题。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电信资费由于自身具备的“不具备竞争性”、“拥挤性”和电信市场的“自然垄断性”致使电信资费拥有公共产品的特征而被列入公共产品的行列,对于它的费用究竟应该怎样收取才既能维护广大消费者的切身利益,又能支持电信产业持续发展呢?
这是一个难说的话题,但为了维护广大消费者的权益,为了使消费者对电信资费有一个清楚明白的认识,中国电信资费研究领域的专家和资深的学者,站在历史高度,客观审视剖析中国电信资费问题,以期给广大用户一个细致彻底的交待,推出了《电信资费谁说了算》。
为了使电信资费谁说了算这一话题不流落于一种空中楼阁式的泛论,作者开篇就以岁月的回眸,放长镜头对中国电信产业发展之路作出一翻历史的回嚼,再以热点追踪的形式落到实处,从基本的电信资费结构谈起,细细地讲解了初装费交得是否冤枉,交了月租费还得交通话费是否有赔了夫人又折兵之嫌,电信资费还要调是否就是人们早就期待的微笑,作者以儒雅而又风趣的口吻如数家珍般把一个个热点问题娓娓道来。其中有趣的是关于电信费计费方式是按分还按秒问题。作者以形象生动的比喻演绎出一幕幕妙趣横生的对话,实在是让人不得不佩服作者的聪明和机智。
仅仅停留于一种风趣而儒雅,其实并不能完全展示两位学者的魅力,最精彩最体现功力深厚之处,应放眼在作者于第三辑中对中国电信资费问题进行的一翻理论透视。此时已把电信资费的问题放到一种很高的角度,也是把电信资费问题探讨得更有力度的一刻。从电信资费是什么到我国电信资费标准的确定,首先给电信资费进行了理论上定位,消除雾里看花的虚幻,再就是挖掘出电信资费所具备公共产品的特征。最精典之处就是关于电信资费垄断的一节,作者明确地说要还“垄断”一个清白,要重新认识垄断,垄断不是万恶不赦、不是众矢之的,而是要搞清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作家如何论述垄断和我国没有经典作家所描述的垄断,当代资本主义主流经济学家如何论述垄断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应该如何认识垄断。作者在这一段的论述中既大胆又睿智,充分体现了一个专家在理论研究中的透彻和从容自如,及治学的严谨缜密。紧接着论述了电信资费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及电信资费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契机,最后道出了“价格下调,人们就会多打几个电话吗?”的询问,实在显得使整篇文章做得有血有肉。
有了岁月回眸、热点追踪、理论透视,是不是还缺点什么?任何一个做学问有良心的学者都不会胡说八道,必须有科学的依据,那是什么?是数据。在第四辑数据写真中,作者纵横驰骋于数据的王国,深究着中外电信资费落差的实质,探寻着中国电信资费的主体,又使整个话题拔高了一节。
电信资费谁说了算,作者掷地有声地落笔:直接说了算的是政府,最终说了算的是市场经济规律。
本书前后结构浑然一体,语言晓白流畅,妙然天成,是电信资费领域的一部力作,弥补了电信资费领域图书的一角空白,给予了老百姓一个明明白白的阐释,廓清了老百姓不明究理的消费。
(《电信资费谁说了算》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0年8月第1版定价:16.00元)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中国电信产业日新月异,固定电话、移动电信及电脑网络不再是一种权力和地位的象征,而是作为一种便捷地获取信息的方式,走进了千家万户,人们在充分享受着先进的通信工具所带来的高质量信息服务的同时,不免普遍关注着电信资费的收取问题。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电信资费由于自身具备的“不具备竞争性”、“拥挤性”和电信市场的“自然垄断性”致使电信资费拥有公共产品的特征而被列入公共产品的行列,对于它的费用究竟应该怎样收取才既能维护广大消费者的切身利益,又能支持电信产业持续发展呢?
这是一个难说的话题,但为了维护广大消费者的权益,为了使消费者对电信资费有一个清楚明白的认识,中国电信资费研究领域的专家和资深的学者,站在历史高度,客观审视剖析中国电信资费问题,以期给广大用户一个细致彻底的交待,推出了《电信资费谁说了算》。
为了使电信资费谁说了算这一话题不流落于一种空中楼阁式的泛论,作者开篇就以岁月的回眸,放长镜头对中国电信产业发展之路作出一翻历史的回嚼,再以热点追踪的形式落到实处,从基本的电信资费结构谈起,细细地讲解了初装费交得是否冤枉,交了月租费还得交通话费是否有赔了夫人又折兵之嫌,电信资费还要调是否就是人们早就期待的微笑,作者以儒雅而又风趣的口吻如数家珍般把一个个热点问题娓娓道来。其中有趣的是关于电信费计费方式是按分还按秒问题。作者以形象生动的比喻演绎出一幕幕妙趣横生的对话,实在是让人不得不佩服作者的聪明和机智。
仅仅停留于一种风趣而儒雅,其实并不能完全展示两位学者的魅力,最精彩最体现功力深厚之处,应放眼在作者于第三辑中对中国电信资费问题进行的一翻理论透视。此时已把电信资费的问题放到一种很高的角度,也是把电信资费问题探讨得更有力度的一刻。从电信资费是什么到我国电信资费标准的确定,首先给电信资费进行了理论上定位,消除雾里看花的虚幻,再就是挖掘出电信资费所具备公共产品的特征。最精典之处就是关于电信资费垄断的一节,作者明确地说要还“垄断”一个清白,要重新认识垄断,垄断不是万恶不赦、不是众矢之的,而是要搞清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作家如何论述垄断和我国没有经典作家所描述的垄断,当代资本主义主流经济学家如何论述垄断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应该如何认识垄断。作者在这一段的论述中既大胆又睿智,充分体现了一个专家在理论研究中的透彻和从容自如,及治学的严谨缜密。紧接着论述了电信资费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及电信资费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契机,最后道出了“价格下调,人们就会多打几个电话吗?”的询问,实在显得使整篇文章做得有血有肉。
有了岁月回眸、热点追踪、理论透视,是不是还缺点什么?任何一个做学问有良心的学者都不会胡说八道,必须有科学的依据,那是什么?是数据。在第四辑数据写真中,作者纵横驰骋于数据的王国,深究着中外电信资费落差的实质,探寻着中国电信资费的主体,又使整个话题拔高了一节。
电信资费谁说了算,作者掷地有声地落笔:直接说了算的是政府,最终说了算的是市场经济规律。
本书前后结构浑然一体,语言晓白流畅,妙然天成,是电信资费领域的一部力作,弥补了电信资费领域图书的一角空白,给予了老百姓一个明明白白的阐释,廓清了老百姓不明究理的消费。
(《电信资费谁说了算》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0年8月第1版定价:16.00元)
本书精彩片段 老胡:我平常打电话经常说到哪儿算哪儿,从不去凑整“三分钟”,那这样算起来,岂不是吃了很大的亏?前些天就有报纸上说市内电话以三分钟计次,每年多收用户的电话费上百亿元,并且强烈要求改为按秒计次,我也还是觉得按秒计费更合理,您以为呢? 田博士:没凑足3分钟的与凑足了3分钟的同样花了1毛8分钱,前者自然觉得吃亏。但冷静想想这吃亏了么?大家买同样的一份报纸(包括书、杂志等),花的钱一样,看多看少则各人不同,看得少的就吃亏了吗,能让报社按篇(应该按字)卖报纸么?很多城市的公共汽车和地铁都实行单一票价,那么没有从头坐到头的乘客都吃亏了么? 老胡:坐公共汽车能把我拉到想到的地方就行了,谁非得从头坐到头呢? 田博士:对呀,打电话也是,把要说的话说完就行了,没必要非凑足3分钟不可。与报纸按份卖一样,电话局按3分钟一份把通话时间卖给客户,消费多少是消费者自己的事,这里本没有什么谁吃亏谁占便宜的事。如果按照“3分钟计费每年多收上百亿”的逻辑算下去,报社、书店、杂志社、地铁、公共汽车、出租汽车等等都存在严重的多收费问题;再加上自来水、煤气应当以立方厘米计费,电应当以每瓦/秒计费,买方租房应当以平方厘米计费等等,算下来恐怕不止千亿元之巨,这岂不荒唐?
|